2023年廣播電視編輯記者每日一練《綜合知識》6月3日專為備考2023年綜合知識考生準備,幫助考生通過每日堅持練習,逐步提升考試成績。
判斷題
1、馬克思認為整治書報檢查制度的真正而根本的辦法,就是廢除書報檢查制度。
答 案:對
2、媒體同情或贊頌罪犯也是渲染暴力的一種行為。
答 案:對
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目的是通過發(fā)展社會生產力,不斷提高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使人民普遍受益。
答 案:對
單選題
1、《壇經》中記載:“時有風吹幡動,一僧曰風動,一僧曰幡動,議論不已?;菽苓M曰: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這段話表明惠能關于運動的基本觀點是()。
- A: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
- B:運動與物質是不可分割的
- C:精神運動是物質運動的一種形式
- D:精神是運動的主體
答 案:D
解 析:慧能這句話的意思是:不是風動,也不是幡動,是你們的心動。是從唯心主義的角度來說的,慧能是典型的唯心主義者,唯心主義的基本觀點是否認運動是物質存在的形式,而將精神作為運動的主體。
2、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對象是()。
- A: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
- B:帝國主義、資本主義、封建主義
- C:帝國主義、買辦資本主義、封建主義
- D:軍閥勢力、地主階級、民族資本家
答 案:A
解 析:毛澤東從中國的歷史狀況和社會狀況出發(fā),深刻研究中國革命的特點和規(guī)律,發(fā)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關于無產階級領導權的思想,創(chuàng)立了無產階級領導的,工農聯(lián)盟為基礎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
3、下列作家中,被認為是西方現代派文學鼻祖的是()。
- A:莎士比亞
- B:喬伊斯
- C:艾略特
- D:卡夫卡
答 案:D
解 析:弗蘭茲.卡夫卡,奧地利小說家,被認為是現代派文學的鼻祖、表現主義文學的先驅,主要作品為4部短篇小說集和3部未完成的長篇小說,作品主題曲折晦澀,情節(jié)支離破碎,思路不連貫,跳躍性很大,語言的象征意義很強,但見識獨到,思想深刻,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在文學史上有著很大的影響。
多選題
1、社會上最常見的三種社會化類型是()。
- A:初級社會化
- B:繼續(xù)社會化
- C:深度社會化
- D:再社會化
答 案:ABD
解 析:社會化是指使人們獲得個性、人格,并學習其所在社會和群體的生活方式的社會相互作用過程。社會化的類型包括:①初級社會化;②繼續(xù)社會化;③再社會化。
2、下列關于辯證的否定觀的表述,正確的選項有()。
- A:辯證的否定是事物聯(lián)系的環(huán)節(jié)
- B:辯證的否定是事物發(fā)展的環(huán)節(jié)
- C:辯證的否定是事物通過內部矛盾運動進行的自我否定
- D:辯證的否定實質是既克服又保留,是揚棄
答 案:ABCD
解 析:辯證的否定是通過事物內部矛盾運動而進行的自我否定,否定是事物相互聯(lián)系的環(huán)節(jié),是實現新事物產生、促使舊事物滅亡的根本途徑,也是事物辯證發(fā)展的環(huán)節(jié),是舊事物向新事物的轉變。辯證否定的實質是揚棄一一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舊事物中的過時、消極的內容,保留的是舊事物中的積極、合理的因素。
3、關于“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論斷,下列表述正確的有()。
- A:市場是資源配置最有效率的手段
- B:市場決定資源配置是市場經濟的一般規(guī)律
- C:市場在一切領域起決定性作用
- D:市場經濟本質上就是市場決定資源配置的經濟
答 案:ABD
解 析:所有經濟活動最根本的問題,就是如何有效地配置資源。資源配置的方式包括市場和計劃,市場是最有效率的手段。市場決定性作用就是讓價值規(guī)律、競爭和供求規(guī)律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市場決定資源配置是市場經濟的一般規(guī)律,市場經濟本質上就是市場決定資源配置的經濟。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但并不是在一切領域都起決定性作用。市場經濟為社會主義注入蓬勃生機和發(fā)展活力,社會主義為市場經濟提供嶄新境界與制度優(yōu)勢。
主觀題
1、EFP電子現場制作
答 案:EFP(ElectronicFieldProduction)即電子現場制作,簡方之就是用轉播車在現場制作節(jié)目或現場轉播的活動。無論是現場轉播還是現場錄像,電視鏡頭的拍攝、錄制和編輯都是與事件發(fā)生發(fā)展同步進行的,因此現場感特別強。
2、根據如下背景材料,以《中國膠片時代畫上句號》為主題策劃一個系列報道,其中包括至少五個獨立報道(分別列出標題,簡要說明擬報道的主要內容即可)。并以此為例說明什么是系列報道,系列報道的基本特點有哪些。樂凱痛別彩色膠卷膠片三巨頭只剩富士這標志著中國的膠片時代正式畫上句號在數碼大潮的沖擊下,曾經的“中國膠卷之王”樂凱終于痛下決心放棄膠卷業(yè)務。昨日,樂凱發(fā)布公告稱將停止生產彩色膠卷,這也標志著中國的膠片時代正式畫上句號。數碼時代,膠片如同古董,曾經的膠片巨頭們也命運不一:柯達申請破產保護,樂凱轉型光學薄膜。曾經的三大膠片巨頭中,只剩富士還在繼續(xù)生產膠卷。樂凱轉攻光學薄膜制造盡管上市公司仍叫樂凱膠片,但不久之后樂凱膠片就只是記憶了。樂凱昨日發(fā)布公告稱,由于數碼影像對銀鹽影像產品的替代作用,導致近幾年彩色膠卷的市場需求量急劇下降,該產品已無法實現經濟批量生產。經樂凱董事會研究決定,停止彩色膠卷的生產,并授權公司總經理負責清理與彩色膠卷相關的專用資產的工作。同時努力做好庫存彩色膠卷的銷售工作。事實上,膠卷早已不再是樂凱的主營業(yè)務。早在2005年,樂凱就開始轉型光學薄膜制造,而且被業(yè)界奉為傳統(tǒng)膠片巨頭成功轉型的代表。2010年,彩色膠卷只占到樂凱集團銷售收入的約1%。雖然樂凱2012年中報顯示,彩色相紙銷量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5%以上,但主要從事彩色膠卷制造的樂凱全資子公司汕頭樂凱膠片有限公司連年虧損,終于導致樂凱痛下決心與彩色膠卷業(yè)務說再見。而這也標志著中國的“膠片時代”正式宣告結束。富士孤獨堅守膠卷業(yè)務樂凱曾是“中國膠卷之王”,在膠卷、相紙等領域堪與柯達、富士等相抗衡。2003年,其憑借與柯達聯(lián)盟,兩者的市場份額合計超過國內膠卷份額的70%以上。但2007年,樂凱“斷臂”柯達,加速轉型光學薄膜制造。此后,樂凱與彩色膠片的分手其實只是時間問題。不獨樂凱,曾經的膠片巨頭們仍在繼續(xù)從事膠卷業(yè)務的已所剩無幾。今年1月,柯達申請破產保護,宣告了全球膠片時代的結束。上月下旬,柯達又意向出售攝影膠卷和相紙業(yè)務,以期盡快完成重組。目前,柯達、富士、樂凱三大膠片巨頭中,唯一還對膠卷業(yè)務戀戀不舍的只剩富士一家。此前,富士在接受羊城晚報記者采訪時曾堅定地表示:“即使其他公司都放棄膠片,富士也仍然會堅持做?!?/p>
答 案:評分標準:(1)列出五個不同但與主題相關的新聞標題并簡述其內容,即可得6分以上,按照其廣度(多角度、多側面)和深度(選材重大、深入),最多得10分。(2)答出系列報道的定義,得4分;答了但不全,得2分。知識點(定義):圍繞同一新聞主題從不同側面、不同角度作多次、成組的報道。多個獨立報道沒有外在的連續(xù),卻有內在的必然聯(lián)系,集合在同一主題思想下,以求對新聞事實作比較系統(tǒng)全面,有一定深度的報道。(3)答出系列報道的三個基本特點,每個2分。知識點(特點):集中性、廣博性、深刻性。
3、分析某市“地鐵咸豬手事件”報道中的記者行為。2014年6月某日,某市地鐵里,一男子佯裝睡覺,兩度撥弄一年輕女孩裸露的大腿,這一場景被坐在對面的兩個男生拍攝記錄。當天,這段視頻開始在網上瘋傳。數日內,僅在一家視頻網站上,點播次數就已超過179萬次。4天后,當地電視臺記者在自己的實名微博上發(fā)布信息,希望受害人與其聯(lián)系,將“咸豬手”男子繩之以法。以記者幾十萬粉絲的號召力,此事開始吸引到更多人的關注。當晚,視頻中受害女子聯(lián)系了記者,回憶了當日情形,記者隨即在微博上宣告了此事,并在第二天將受害女子的回憶詳情整理并發(fā)布在了個人微信號中。期間,記者曾去過該男子單位,同時拒絕向警方提供受害人信息。后來,該男子被警方拘留,其所在單位宣布他被“雙開”。
答 案:(1)先于所在媒體發(fā)布信息,違反聘用約定。(2)記者在整個調查過程中并未完全征得當事人同意。(3)記者無權擅自前往男子所在單位進行調査。(4)但是,記者的保護弱勢群體的行為應予以贊揚,但要在合理合法的范圍內進行。
論述題
1、試論述信息傳播網絡化、數字化對新聞工作的影響。針對這一情況,提出你對廣播電視新聞的建議。
答 案:數字化,是指利用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把聲、光、電、磁等信號轉換成數字信號,或把語音、文字、圖像等信息轉變?yōu)閿底志幋a。以高速微型計算機為核心的數字編碼、數字壓縮、數字調制與解調等信息處理技術,通常稱為數字化技術。(1)信息傳播網絡化、數字化對新聞工作的影響①為人類提供了世界規(guī)模的信息和服務資源?;ヂ?lián)網比任何一種傳播方式都更加快捷、更加經濟、更加直觀,更有效地把各種思想、信息、作品傳播開來,使傳播邁上一個新的發(fā)展階段。新媒體實現了“人人皆傳者、人人皆受者”的傳播模式,網友不僅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新聞,還可以對新聞事件進行評論,傳受雙方的互動關系越來越得到強化。自媒體的出現,又將網絡新聞的傳播模式進行了改變,每個人不僅可以在網絡上發(fā)表評論,還可以成為新聞的發(fā)布者,實現了普通大眾在媒體上發(fā)聲的可能。
②網絡媒體相對于傳統(tǒng)媒體傳播范圍更廣,具體表現在信息傳播的廣泛和信息接受的廣泛。互聯(lián)網媒體顛覆了傳統(tǒng)媒體傳播范圍狹小的限制,這在地方性媒體和全國性媒體、弱勢媒體與強勢媒體的競爭上是有優(yōu)勢的。這實現了個人網站在一夜之間得到世界網民關注的可能。在它帶來信息量劇增,與促進人類智慧開發(fā)的同時,也導致信息蕪雜、零碎、分散、表面化,造成人們對事物認識的不確定性。
(2)對廣播電視新聞的建議
廣播電視媒體應該以負責的態(tài)度,對海量信息進行分析、比較、歸納和判斷,努力做到真實、全面、深刻、精彩地反映實際、引導輿論,具體如下:
①借助新媒體技術拓寬發(fā)展
在我國這兩年許多電視臺都開始注重借助網絡技術增強自身媒體的影響力。例如,中央電視臺在全國兩會期間的特別節(jié)目就與手機微信平臺聯(lián)合,讓受眾用手機通過“搖一搖”就可以實時參與評論。傳統(tǒng)電視臺與網絡新媒體之間的合作大有可為,目前,新媒體處于起步階段,盡管出現了傳統(tǒng)媒體人才流向新媒體的情況,但是在總量上我國傳統(tǒng)電視臺還是聚集了電視行業(yè)的大多數人才,電視臺還是現在電視新聞主要的內容制作單位。采訪隊伍、硬件設備上傳統(tǒng)電視臺還是具備絕對的優(yōu)勢,面對新媒體的沖擊和影響,傳統(tǒng)電視臺不應該恐懼逃避,反而應該借助網絡、手機等移動終端,發(fā)揮自身人才和節(jié)目內容上的優(yōu)勢,拓展自身領域和傳播方式,倉彳造具有廣闊前景的新型傳播媒體。
②確立精準評論的權威性
面對新媒體的沖擊,電視新聞應該充分發(fā)揮自身在深度評論領域的優(yōu)勢,利用評論的深度與精度以及通過高水平的評論員,確立媒體權威性,吸引更多的觀眾。新媒體一大優(yōu)勢是互動性強,任何人都可以評論留言,同時也出現了短板一一評論缺乏權威性。傳統(tǒng)電視媒體,應該借助自己人才上的優(yōu)勢,加強深度評論。中央電視臺的時事新聞評論直播節(jié)目《新聞1+1》,由主持人和“新聞觀察員”對當天或近期的重大新聞事件、熱點話題進行解讀、分析和評論。透過新聞事件錯綜復雜的表象,揭示事件的緣由、背景和意義。通過有角度的解讀,有深度的分析,有銳度的評論,在觀眾中樹立了節(jié)目的權威性和公信力,不僅得到了廣大電視觀眾的好評,也贏得了眾多新聞媒體的高度關注。
③做好新聞直播節(jié)目增強競爭力
新聞直播節(jié)目一直是電視新聞媒體實力的體現,也是贏得受眾忠誠度、樹立媒體權威性的重要節(jié)目形態(tài)。網絡新聞的優(yōu)勢是技術上更容易實現直播,但是對于大型直播報道,傳統(tǒng)電視臺有著人才、設備和實踐的優(yōu)勢。類似于2008年汶川大地震那樣的直播需要經驗豐富的記者、先進的直播車等技術裝備,還要整體節(jié)目把控的核心帶隊者,這些對于目前我國的新媒體來說都是不能同時具備的,所以傳統(tǒng)電視媒體要繼續(xù)做好大型電視新聞直播節(jié)目,成為內容提供者。同時,還可以和新媒體融合發(fā)展,借助網絡技術把自己的直播節(jié)目品牌傳播得更廣。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進步,人們接收新聞的方式也越來越多。雖然網絡新聞沖擊了電視新聞,但這同時也促進了電視新聞的成長和改革,通過對比和分析可以找到自身的不足,取長補短,在發(fā)展自身優(yōu)勢的同時不斷地舍棄不足、落后的地方,使電視新聞能夠不斷地向前發(fā)展。
2、《中國廣播電視編輯記者職業(yè)道德準則》規(guī)定:廣播電視編輯記者應該對報道內容的真實和準確負責。這一規(guī)定包含哪些要求?請結合實際分析當前新聞失實的主要表現及危害。
答 案:(1)廣播電視編輯記者應該對報道內容的真實和準確負責,這一規(guī)定的要求如下:①報道必須以事實為依據,不編造新聞,不歪曲、夸大事實。
②消息來源必須真實可靠。應深入新聞現場采集第一手信息,保證新聞要素準確無誤;未經證實的消息,應加以說明;除需要對提供信息者保密外,報道中應指明消息來源。
③認真核實報道內容,包括基本事實、新聞資料、引述轉述語言等。對稿件中采用的聲音、圖像、數據、文件摘錄及其他材料,做到真實、準確、科學、統(tǒng)一。
④報道中的細節(jié)必須真實,不加以拔高、想象和夸張。報道所采用的聲音、圖像均應來自新聞現場或與報道主題相關的采編活動,而非個人編造或拼接。
⑤在報道、說明、解釋和評論事實時,要全面把握和正確反映社會生活的本質和主流,避免因為報道膚淺、片面而導致公眾對事物的判斷產生偏差或錯誤。
⑥報道一經發(fā)布,如果發(fā)現錯誤,應立即公開更正。
(2)當前新聞失實的主要表現
①道聽途說、捕風捉影。把小道消息當作事實來報道,把內部的計劃、設想當成現實來報道。
②憑空編造的虛假報道。
③文題不符的標題造假。追求視覺沖擊力,內容與標題對不上。
④夸大其詞的失實報道。對事實添枝加葉,移花接木,不少情節(jié)和內容是作者想象出來的。
(3)新聞失實的危害
①損害媒體的權威性和公信力。
②誤導公眾,引發(fā)思想混亂,甚至帶來不安定因素,損害黨和政府的形象。
(4)新聞真實的重要性
真實對于新聞具有重要意義,是新聞的生命。堅持新聞真實是新聞媒體取得公眾信任的前提,是新聞工作者職業(yè)道德的基本要求,是新聞事業(yè)存在和發(fā)展的根本立足點。新聞是面向社會的信息傳播,新聞真實不僅關系到社會成員的利益,而且關系著社會的穩(wěn)定和國家的利益。失實的新聞報道是新聞工作的大敵,是社會的公害。堅持新聞真實性,是新聞事業(yè)一項不可動搖的基本原則,必須堅持不懈,持之以恒。
3、請結合媒體成功案例,論述廣播電視新聞工作者如何才能講好中國故事。
答 案:新聞工作者要做講好中國故事的排頭兵,寫出激蕩人心的,留得下、傳得開的能讓老百姓聽得明白、看得明白,愿意聽、愿意看的好新聞作品,必須要練好內功,才能稱為講好中國故事。廣播電視新聞工作者講好中國故事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1)練好思想戰(zhàn)線內功。我們黨一貫強調,要把新聞輿論的領導權牢牢掌握在忠于馬克思主義、忠于黨、忠于人民的人手里。新聞輿論工作要緊緊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服從、服務于全黨全國工作的大局。這一點,任何時候都不能模糊,不能動搖。新聞工作者肩負光榮而神圣的歷史使命,是引領輿論的主力軍,面對輿論場內新特點新挑戰(zhàn),要牢牢把握正確輿論導向,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堅持團結穩(wěn)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圍繞經濟建設中心,服務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大局,為堅持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鼓與呼。思想路線根底打好了,不管情況多么復雜,形勢怎樣變化,都會保持堅定正確的政治立場和政治方向。思想內功足,才能自身過得硬,底氣足,守住底線,不迷失方向,緊緊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講好中國故事,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yōu)秀的作品鼓舞人。
(2)練好扎實的業(yè)務內功。新聞工作者肩負起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的艱巨而光榮的任務,必須要有扎實過硬的業(yè)務功底,應不斷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質和業(yè)務素質,既要志存高遠,又要腳踏實地,在打好思想政治和業(yè)務根底上,老老實實地下一番真功夫、苦功夫。首先要努力掌握與自己的業(yè)務工作直接有關的知識。要有過硬的業(yè)務功底,要有敬業(yè)的作風,實事求是的作風,艱苦奮斗的作風,清正廉潔的作風,嚴謹細致的作風,始終堅持新聞的真實性原則,堅守社會責任,恪守職業(yè)道德,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這樣寫文章大多是精品力作有人愛看,講故事生動精彩有人愛聽。宣傳的效果才能理想,被廣大人民群眾樂于接受。
(3)練好服務人民的內功。新聞工作者要始終堅持服務人民為本,把人民二字鐫刻在心靈深處,貫徹三貼近要求,堅持不懈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深入基層一線,把更多的鏡頭、版面對準普通群眾,把新聞寫在廣闊大地上。要講好中國故事,新聞工作者必須深入基層一線,貼近廣大人民群眾,采寫接地氣、有溫度的好新聞,在實踐中用飽蘸激情和充滿活力的筆觸與鏡頭,記錄中國精神,講好中國故事,詮釋真善美,弘揚主旋律,用我們閃亮的眼睛去發(fā)現精彩故事的閃光點,把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新聞宣傳的一條主線、一種底色,叫得更響亮、亮得更鮮明,才能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